《道德經》有言:善行,無轍跡。
真正讓人舒服的人,都懂得不動聲色地釋放自己的善良,給予他人恰到好處的成全。
成全他人的利益
稻盛和夫說:利他,則自利。
摒棄自私自利的心理,成全別人的利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
在佛教故事中,有一種共命鳥。
這種鳥只有一個身子,卻有兩個頭。
有一天,其中一個頭在吃美果,另一個頭則想飲清泉。
清泉離美果的距離較遠,而吃美果的頭又只顧自己,不肯滿足對方的要求。
于是想喝清水的頭十分憤怒,一氣之下在心里計劃:
“好吧,你吃美果卻不讓我喝清水,那么我就吃有毒的果子。”
結果共命鳥中毒身亡,兩個頭同歸于盡了。
其實,如果那只鳥的一個頭能夠先讓另一只喝到水,再去吃美果,自己也不會有什么損失。
可惜,一心為己不愿照顧他人需求的它,最后落得此般結局。
人有時候和這兩只鳥一樣,既不愿意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點點損失,又不愿成全別人。
所以到頭來自己也是一無所獲。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為人處世,永遠只想著自己,往往會帶來人我兩輸的結果。
遇事替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不只會造福他人,自己也會受益無窮。
成全他人的體面
哈佛大學的一項心理研究表明:
人們總是會在發現和糾正別人的錯誤中獲得心理愉悅,他們渴望指出別人的錯誤。
但往往忽略了一點:幾乎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不愿意被人發現并指出自己的錯誤和缺陷。
與人相處,在別人出現錯誤或是發生尷尬的時候,管住自己的嘴巴,不把事情點破,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張愛玲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后母的心》,文中把她和繼母相處的一些細節與心情描寫得入木三分。
她的繼母孫用蕃無意讀到后,頗為感動。
認為這篇文章是特地為她而寫的,一有親友到家里來,她就把這篇文章的大意說給大家聽。
尤其喜歡把這件事念叨給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聽。
實際上,張愛玲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寫作技巧,并沒有討好繼母之意。
張志沂對此心知肚明,但為了維護孫用蕃的顏面,不讓她難堪,每次都隨聲附和,從來不直接說破。
看透是智慧,不說是情商。
真正高情商的人,永遠懂得照顧他人的自尊心。
適時緘口,明知不問,看穿不言,為人留一份體面。
成全他人的善意
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長輩在親人群里發了一則養生小視頻。
提醒大家按照視頻里說的做,肯定會對身體有好處。
這位長輩轉發的初衷,無非是想表達對親人的關切。
但是一位親戚卻在收到沒多久,就在下面一本正經地回復:
“這條消息是假的,早就有人辟謠了,以后不要再發這種東西了。”
一番話,弄得那位長輩尷尬不已,之后在群里連話也不怎么說了。
當善意被澆了涼水,被誤解的好心便會收回。
尊重他人好意,感恩他人善舉,才能邂逅美好,收獲溫暖。
古時候,有位歌舞伎大師,名叫勘迷。
<p style="margin: 0px 8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q
服務熱線:0692 -410 8608 彭先生:13648756780
電子郵箱: 1317444909@qq.com
公司地址:瑞麗市海關聯檢樓姐告路環島西側
我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國際進出口業務的公司,公司主營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國內采購,國內運輸,海關環節代理報關,報檢,退稅,中緬或東南亞各國的國際貨物運輸、清關業務等的專業國際貨運代理和退稅公司真正實現了國內國外倉到倉,門到門的專業服務。